分析云计算战略 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发展
据了解,上海的云计算发展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硬件虚拟化,目前上海市及国内软件商几乎都是基于国际龙头企业或组织提供的虚拟技术最核心的底层开源源代码,开发资源调度等管理层软件;支持虚拟技术的高端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等,基本被外国厂商垄断。”池洪表示。
除了云计算以后,上海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走在国内前列。如今,物联网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涉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养老护理等领域。据了解,上海在物联网技术研究和标准制订起步较早。从1999年开始,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即开始相关研究工作。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RFID产业链,物联网相关技术已在世博门票、二代身份证、不停车收费等领域获得应用。不过,在核心技术方面尚待提升。如传感器技术水平不高,其中传感原件和通讯芯片主要依赖进口,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力。 加快物流业发展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扩大汽配市场规模提高技术水平
让“软肋”变成“强筋”促全省物流业发展
管理信息化不断加强物流升级促进企业发展
国际商业智慧引领未来竞争力
如何打造好太原都市圈的经济“引擎
建立商贸平台促进经贸发展
科学发展模式让服务更和谐
促进现代建设让管理更方便
此外,发展车载信息服务,也是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日前举行的以“汽车手机化———车轮滚滚的移动互联网”为主题的Telem-atics@China高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表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由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迈进,汽车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将是中国汽车工业“由大迈强”的重要战略之一。
据悉,车联网项目将被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中的重要项目,相关内容已上报,一期拨款有望达百亿元级别,预期2020年将实现可控车辆规模达2亿。Telematics可谓是车联网中的核心部分,将为中国车主提供最便利的汽车移动互联网服务。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介绍,十二五期间,作为新兴信息服务业,车载信息服务将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包括建设车载信息服务产业链,并发展车载信息服务商业模式,实现车载信息服务在商务、通讯、娱乐、安全、旅游等方面的应用。
专业信息服务“四个中心”
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发展专业信息服务业,全力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其中包括金融信息服务、航运信息服务和商贸信息服务。专家指出,应加快发展金融、商贸、航运信息服务,提升行业软件研发水平,建设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信息资讯交互平台,完善相关支撑体系,积极助推“四个中心”。
如今,上海金融市场体系较为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加快,银行卡发卡量和持卡交易额稳步增长,这些都离不开金融信息化的推动。大力发展金融信息服务,主要是加大金融领域软件和信息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金融信息数据服务中的应用水平,并形成一批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的金融信息专业数据库,增强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据《2010年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在金融(银行、证券、保险)主业信息服务方面,主要是应用信息服务,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主业提供业务支撑,提升业务能级与核心竞争力。比如推动银行业制定全面的
IT总体架构,加大证券公司数据大集中建设,积极推动保险业核心业务系统升级改造。此外,在银行卡方面,与第三方支付相关的业务亟待规范。体现在信息化方面,主要是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推动电子支付渠道的多样化,制定交易网络应急预案。当然,在支付创新的同时,也要加强风控。重点加强银行卡交易信息安全,争取建成国际性支付创新研发基地。
商贸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贸易企业信息化应用和电子商务。贸易信息服务业在支撑国际贸易业务需求实现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提升贸易环境的关键。据了解,上海“十二五”期间,将积极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专业信息平台,推动面向行业、区域、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建立健全大众商品的价格发现机制和定价权,加快推进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
以消费服务业网上交易为例,以携程、麦考林、百联、正广和等企业为代表,传统服务业及批发零售行业的网络电子化,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也刺激了消费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上海航运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据《2010年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分析,目前在航运信息化建设方面,不仅政府应用初具规模,大型航企信息化建设广泛,而且电子口岸国内领先,洋山深水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但与国际航运中心的航运服务功能相比,国内的航运信息服务业目前还有一些不足,如统计资料缺乏、通关效率和安全性仍需提高、航运业务信息共享程度较低、政府监管信息割裂较为严重等。
在“2010上海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活动周”开幕式上,邵志清谈到,上海“十二五”期间,将提升航运领域应用软件研发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电子通关、政府监督、电子支付、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应用水平,形成一批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强化电子标签在航运领域的应用,形成以电子标签技术为支撑的物流集成解决方案。加强航运信息服务相关平台建设,促进航运服务及实体业态与网络信息平台共同发展;建设航运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形成港口、航运、物流、监管等信息共享和应用体系。
|